新闻中心

神木县创模简报 第17期

来源:贝博app体育官网下载最新下载    发布时间:2024-04-06 22:28:57

  采煤沉陷、火烧隐患,许多煤炭开采的地方或许都会遇到这一种的问题。根据地质条件,采煤多数实行的是地下开采,也正是因煤炭的大面积开采,造成采后矿区上部跟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塌陷。另外,一些残留煤会因塌陷裂缝,氧气进入,造成自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采煤沉陷和火烧隐患。神木县是全国最大的产煤大县,自1997年神府煤田开采以来,给这里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政收入,也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随着开采时限的延长,神木县矿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和火烧隐患区。为了人身安全,减少当地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该县从2009年开始,按照“政府主导全局,原开采企业负责(灭失矿权的重新招标)实施,全面进行治理,恢复原有生态”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先行试点的方式开展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综合治理工作。五年多时间里,当地的治理效果如何?日前,人民网专访了陕西省神木县人民政府县长、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张生平。

  人民网:张县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大家都知道,神木县是产煤大县,全国有近四分之一的煤炭从神府煤炭腹地运送到全国,神木煤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温暖。可是,自2009年以来,一些因采煤造成的沉陷和因煤层自燃形成的火烧隐患区的新闻不时出现在媒体上,请您介绍下神木县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现状。

  张生平:神木县地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59%,探明储量500亿吨,约占神府—东胜煤田总储量的四分之一,是全国第一产煤大县。县内含煤9-14层,主要可采5层,分别为1-2、2-2、3-1、4-2、5-2煤层。目前,县境内有各类煤矿117个,其中中央企业所属煤矿6个,省、市企业所属煤矿8个,地方煤矿103个。

  神木县小规模开采民用煤已历史久远,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但在开采过程中受生产技术、开采工艺(主要是房柱式)、管理上的水准等因素制约,回采率很低,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跟着时间推移,残留的煤柱和顶板开始风化,引发煤层上部土岩覆盖层大面积垮塌,地表有裂缝,残留煤开始自燃,大量有害化学气体泄露,环境污染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近年来,县内采煤沉陷面积逐渐增大,火烧隐患显现,矿震频发。经初步统计,目前全县矿区已形成采空沉陷面积324平方公里,其中沉陷面积158平方公里,悬空面积为166平方公里。中央直属企业煤矿采空沉陷面积105平方公里,省市政府直属企业煤矿采空沉陷面积30平方公里,地方煤矿企业采空沉陷面积189平方公里,历年已关闭地方煤矿企业采空沉陷面积8平方公里。据测算,神木县每年将新增采空区面积41平方公里(包括上下煤层重叠区域)。采煤沉陷损毁旱耕地26460亩、水浇地6247亩、林草地126179亩;悬空面积中悬空旱耕地9401亩、水浇地591亩、林草地116742.98亩。全县火烧隐患面积达45平方公里,其中易燃区21处,着火区13处。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压覆煤炭资源约10亿吨,主要分布在大柳塔、中鸡、孙家岔、店塔、永兴、西沟、麻家塔、高家堡、锦界等9个镇(办)的区域,涉及200余个村庄,严重影响到3万多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单近五年来,矿区群众针对神东公司和地方小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不及时的就达128批6520人次。同时,因采空沉陷引发的地震也时有发生,根据陕西地震信息网统计,从2004年起神木县因煤矿沉陷冒顶已累计发生45次地震,仅2010年以来就发生30次。面对日益恶化的矿山环境,神木县的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治理工作已刻不容缓,必须加快实施。

  人民网: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是对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这也是地方政府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为此,神木采取先行试点的方式来进行治理。那么,神木县现在主要采取哪些方式来进行治理?百姓对这种治理方式反应如何?

  张生平: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尤其是采煤沉陷及火烧灾害发育对地质环境破坏极为严重。需采取多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炭开采所引起的地表沉陷、煤层自燃、地裂缝等灾害及对植被、土地的破坏进行综合治理,使矿区地质环境得以最大限度的治理和恢复。可采用的综合治理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剥离回填法。该措施适用于采用房柱式浅部开采的中小型煤矿、煤矿边角残煤及河谷残煤的治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采用这种办法能够彻底治理煤矿存在的采煤沉陷及火烧隐患,使煤炭资源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二是充填方法。采空区充填技术是利用矸石等工业废渣回填采空区,解决采空区的沉陷、煤层自燃等安全风险隐患,实现无废或少废开采矿产资源。这种方法能有效消除采空区的安全风险隐患,同时也为深部矿床开采的大量矸石寻找了堆存场地。达到有效利用资源,节地减排、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充填处理采空区能够大大减少岩石和地表移动的幅度,并减慢移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防止大面积地表活动,有助于解决尾矿和采掘废石的堆放问题。该方法适用于采用房柱式开采的,存在采空区但还未沉陷的地方煤矿及小煤矿,对于冒落会造成灾害或损失严重的采空区(如主要道路、河流、建筑物、工业广场、水体下沉等)不允许塌落,普通支护又达不到安全保障,应进行充填支护。在充填的方式上,可采用地面打钻灌浆和井下直接充填两种方式。地面打钻灌浆具体方法是在地面布置各自钻孔,首先注入粉碎的矿渣、砾石等原料,然后注入水泥浆和粉煤灰-水泥浆液固结填料形成灌浆柱来支撑上覆顶板,减小顶板的跨度,以保持顶板的长期稳定性和承受上覆表土的自重应力。三是注浆加固法。注浆法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 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到土层、岩层的裂隙或孔洞中, 使浆液和岩层一起固化凝为一体, 从而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 增强地基承载力, 确保采空区上建筑物整体稳定。采空区地基处理一般都会采用压入式注浆法, 假定地下不受扰动和破坏, 在泵站压力或孔内外大气压力差作用下, 浆液克服各种阻力渗入采空区地层的孔隙, 注浆所用灌浆压力比较小, 吸浆量及浆液扩散距离与压力成正比, 压力越大, 吸浆量及浆液扩散距离就越大利用注浆法对采空区地基做处理后可起到防渗、防漏、加固、纠编等作用。经过调查论证,综合比较,采用剥离回填的方式是最有效、最彻底、最符合神木县实际的治理方式。

  老百姓对于县上确定的治理方式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政府主导,企业出资治理,到最后生态恢复了,他们不但不花一分钱,还能获得征地补偿费。治理结束后,无偿归还给村里,村民们能够继续在那里生活,有田种,有房住,无污染,安居乐业。

  人民网:一些媒体对神木县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的治理目的产生了怀疑,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他们都以为是神木县利用这种项目审批权,为企业批复挖煤手续,这样的一种情况您怎么看?另外,神木开展治理工作五年时间了,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生平:对于之前媒体上的一些有关报道,县上给相关媒体作过解释。神木在审批试点项目时确定了四条原则:一是项目审批时治理主体应有合法的采矿手续;二是治理范围严格限制在本矿井田内;三是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有治理的必要性;四是不占用基本农田,村企和谐,群众支持,无矛盾纠纷。最初开始治理时,进入沉陷和火烧隐患现场,真是不忍心看到大片大片沉陷区和四周浓烟滚滚的火烧隐患区,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胆。从2009年开始,神木县针对大面积出现的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现状,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外省对于此种现状治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神木县实际,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规范了试点项目审批和验收程序,制订了保证金收缴制度,成立了专门机构,落实了监管责任,编制了治理规划,千方百计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让老百姓祖辈生存的地方得以继续安生。目前,神木县共审批了25个治理项目,两个项目治理全面完成,并通过了验收,5个项目剥挖工程完工,正在进行恢复治理,13个项目正在剥挖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成效:

  一是社会效益,治理项目已对5000多亩采空区进行了填实,完全解决了治理区地表沉陷、裂缝、井下旧巷道着火、开采下组煤透水等问题,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了周边矿井的生产安全。另外,项目治理主体为村民新修河堤3572米,灌水渠1280米,打水井10眼,硬化道路8700米,整理宅基地138亩,建设移民新居112间。基础设施建设为矿区逐步发展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善了村企关系。

  二是生态效益。项目区复垦绿化面积9627亩(含排土场),其中新增耕地3961亩,绿化5666亩,栽植樟子松、油松等常绿树24万株,搭设障蔽1860亩,种草3806亩。治理区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三是环保效益。已开展的治理项目已对3处着火点进行了彻底治理,解决了有毒有害化学气体外泄等环境问题。另外,治理区进行了大规模绿化种草,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是综合效益。总的来说,通过进行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消除了煤矿采空区安全风险隐患,有效利用了残留煤炭资源,恢复了生态环境。特别是治理后的土地和其它附属设施均无偿交回村组,为矿区群众增加了耕地,完善了基础设施,解决了矿区群众的长远生计问题。另外,县上对治理采空区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治理规律,为下一步全方面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积累了经验。

  人民网:从您刚才的介绍来看,神木县的采煤沉陷区及火烧隐患区治理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是从目前的进度来看,25个治理项目,验收通过的仅有两个,多数的还处在治理阶段,这是什么问题导致的?

  张生平:对于目前治理进展缓慢根本原因是,一方面煤炭价格的走低,造成采空区有矿权区域,矿主们不愿意做赔本生意。另外一方面就是无矿权区域如何去治理,目前虽然国家规定由当地政府治理,但没有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当地政府力量有限,所需资金巨大,而造成塌陷、着火隐患的煤矿已关闭,“谁破坏谁治理”的责任无法落实。但是,活生生的现状就是沉陷区面积不断在扩大,积压在下边的煤随时都有着火的危险,到时就会造成当地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如果说对处在危险区域的人群进行搬迁,如何安置也没有政策方面的支持。另外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关于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的支持,由于全国土地都实行遥感卫星测控,对于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只要进行治理,就会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而受到惩处,保护耕地这是国家一项基本国策,耕地红线谁都不敢逾越,可是对于治理区,不可能不改变土地现状。那么对这个问题,国家也没有配套的政策进行支持。可政府做的工作是为了不让神木大地到处千疮百孔,到处浓烟滚滚,矿区百姓无处安生。现在,神木县已经取得的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初步成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国土资源部和陕西省、榆林市的党政领导多次深入治理现场考察调研。8月14日,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严天来率领调研组就神木县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认为,神木县围绕采煤塌陷地治理探索出了多种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高效利用的好方法,治理成效显著,造福了当地百姓。严司长希望神木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塌陷区治理的新模式,扎实做好塌陷区村庄搬迁工作,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神木县的采煤沉陷区及火烧隐患区治理工作也引起了《人民网》、《新华网》、《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榆林日报》等中省市主流媒体的极大关注,《人民网陕西频道》还开设专题,跟踪报道治理过程及治理效果。一些产煤的兄弟县、区也派出考察团来神木县考察,学习经验。

  最后,我想着重介绍的是,现在对神木县实施的治理工作有不小的阻力,陕西省和榆林市对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作只有相关的会议纪要,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建议,神木县的采煤沉陷区治理说白了是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希望国家能专对于产煤大省的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综合治理工作出台专门的治理政策和资金扶助政策,让诸如神木这样的采煤区域在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时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神木的采空区和火烧隐患区通过治理,重新恢复为塞上的生态长廊。(雷浩王铁林)

  “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8月3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水土保持志愿服务队在神木县人民广场进行节约用水宣传。

  活动期间,志愿者将“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这一醒目的宣传标语悬挂在神木县人民广场上,并向往来人员发放节约用水的调查问卷,了解神木市民的节水意识。同时志愿者还发放了节约用水宣传单来加强市民节水意识,提升市民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中,广大市民热情参加节约用水这一话题,就节约用水谈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参与调查的女士说,节约用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节水意识。面对当前神木县城内出现的一些人认为水费低、不缺水,随意浪费水的现象不能理解,希望有关部门一定要遏制这一现象。”

  自古以来,陕西民间就有“十年九旱”之说,但旱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今年入汛以来,陕西省却遭遇严重的伏旱。对此,陕西省气象局已经于近日启动气象灾害(干旱)3级应急响应。为了能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志愿服务开展了此次 “节约用水”宣传和问卷调查。神木水保站及神木科技局有关人员也参加了此次宣传活动。(张李东)

  “圪丑沟位于宫泊海子的西南方向,河水蜿蜒东流,在瑶镇水库与宫泊沟汇合,从这里开始形成了秃尾河的干流。关于秃尾河,有人说她的水清的像一面镜子,也有人说她是一条从沙漠里长出来的河。记者一路向沙漠腹地进发,寻找着这条传说中美丽的河。

  在寻找圪丑沟的路上,一路都是漫漫黄沙。但是到达河流经过的地方,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致展现在记者的眼前——随着水流的蜿蜒向前流动,一条绿色的带子向着目光所及的地方延伸而去。在黄沙之中为何会有一条绿色的带子呢?看着这样的景象,感受着这种震撼,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对人们真的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相信此时此刻如果站在沟底,它将呈现给我们的一定也非常的美,像森林公园一样绿意葱茏,山水相连。这样的对比和震撼也让记者想到了那句话:水是生命之源!

  据说,圪丑沟的源头是一个不到2平方公里的海子,却被当地百姓叫做“大海子”。一个大字透出了人们对沙漠之水的稀罕。海子里有人投下一条小船,荡起双桨在一片浮萍中穿行,恍惚之间仿佛置身江南,但抬眼望去滚滚黄沙又近在咫尺。据听说这差异千秋的景致,引得一位老板放下上亿的煤炭生意,专门住到湖边喂鱼、看书,领略人生的另一番境界。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说起圪丑沟,很多人会首先联想到一个叫张应龙的人和他的治沙公司。一个人的名气为何会大过这方奇异的山水呢?治沙公司厂长的一番话也许给出了答案。

  治沙造林基地厂长王占林说:“假如没有我们基地这十多年的治沙经营,大海子可能就全部被沙子埋没了。记得以前,每到春天,漫天黄沙,被刮的睁不开眼睛,最可怕的是沙子飞的相当快,一分钟就可以飞十几米远,如果没有治沙枣林,这样的速度下去,沙海底慢慢飞沙落下集沉,大海子就会被埋没。”

  沙漠出平湖,这方神奇的水存在于治沙人的珍惜与守护中。中午1点,阳光直射下的沙子摸上去很烫手,这时候也正是治沙公司开饭的时间。

  “早上五点半出门,晚上八点多九点才能到家,一天在外面晒十几个小时。”来自四十几里路外的石板太村民李树娥说:“这么热的天,一天得喝三四壶水,大约得有三斤左右。”

  刚吃完饭的治沙工人们开始搭帐篷休息了。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工人们的午休时间大部分是在帐篷里,而没有帐篷的就露天坐着休息。工人张子芳说:“除了太阳晒中暑外,喝凉水多了也会中暑。但没办法,为了挣钱,为了生活。种树一天可以挣120元呢。除了种地外,春秋两季的种树也可以让我有上万元的收入,可以弥补家里的开支。”

  正因为有像李树娥、张子芳这样一批种树工人,十多年来,张应龙的治沙公司已累计造林10万余亩,与此同时,圪丑沟水量也始终未减,沿沟的4 个村庄和下游的工业园也因此而得益…… (王彩荣 张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