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吨半粮”田里蕴藏的丰收“密码”

来源:贝博app体育官网下载最新下载    发布时间:2024-12-21 20:09:54

  近日,位于邢台市的宁晋县北楼下绿色高产示范基地传来好消息,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田经实收测产数据为906.47公斤/亩,加上该基地今年806.1公斤/亩的小麦产量,实现了全年“吨半粮”。

  连续多年亩产超一吨半,打造粮食“吨半粮”新样板,这里如何让每一亩田都能够大有作为?

  何为“吨半粮”?简单说是一年中种植的小麦、玉米两季作物亩产突破一吨半,就是1500公斤。

  宁晋县是河北省第一产粮大县,省域内7个全国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先行县之一。2012年,省农林科学院与宁晋县合作共建了北楼下绿色高产示范基地,承担着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核心任务,挖掘现有耕地潜力,打牢粮食丰收基础,促进“吨粮田”迈向“吨半粮田”。

  “瞧这玉米棒子,个儿又大,籽粒又饱满,虽然生长后期天气不‘给力’,但是庄稼很‘争气’,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剥开一穗玉米,露出金灿灿的籽粒,宁晋县北楼下村村干部阴青建笑得合不拢嘴。收成好,让这位种田“老把式”心里比蜜甜。

  阴青建和记者说,今年麦收后他听了专家的建议,在自家田里种了冀玉604、冀玉903和农大372等品种的玉米。这些品种不但高产稳产还具有节水抗旱、耐密抗倒伏等优势。

  “甄选本区域适用的高产、抗逆新品种是基地为粮食丰收提供的第一份保障。”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张经廷对记者说,多年来,他们不断在示范田里找寻适合河北不同生态区、不同土壤条件的“金种子”,最多时基地种着20多个玉米品种,观察长势、对比测产,专家们把通过生产实践筛选出的优质品种推荐给农户。

  除了寻“良种”,今年基地还在玉米播种前对初次包衣质量不佳的种子进行二次包衣,并运用最新技术研发的微域磁性改良剂进行二次拌种,使作物根系和种子周围形成一个小的微磁环境,能够刺激玉米根系更好地发育和生长。

  面对今年秋季的严重干旱、散粉期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宁晋县北楼下绿色高产示范基地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高温、强对流天气来临前,咱们进行了喷灌降温、中耕培土,并运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精准灌溉,不但节约水资源,而且还确保了玉米生长关键期的养分。”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栽培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崔永增介绍,基地示范展示的玉米全生育期生长调控防倒延衰增粒重技术,在玉米吐丝后的灌浆期每隔10天喷施一次新型多效复配的叶面喷施制剂,具有抗病杀菌、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延缓衰老、增加粒重等多重功能。

  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同时在生育期内推荐当地采用最优植保方案,防治病虫草害,为秋粮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良种配良法,提质更增效。张经廷介绍,实现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还得益于玉米密植水肥精准调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玉米季,基地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采用导航精量播种、宽窄行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精准管理措施,提高了密植群体的均匀度,使苗全、苗齐、苗均、苗壮,玉米成熟后穗多穗匀,籽粒饱满。

  “为了提高播种质量,我们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气吸式播种机并配备高素质农机手,采用条带窄旋(5cm)播种,密植玉米的群体均匀度提高10%以上。”张经廷说。

  密植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在同样的土地上,播种更多的种子,从而收获更多的粮食。而对于宽窄行适度增密和高质量整地播种带来的好处,北楼下村种植户陈建飞最有发言权。

  “以前我们种玉米,一亩地能收个五六百公斤就不错了,现在采用新的种植模式,产量上去了,收入也跟着涨了不少,地还是这片地,可是咱农民种着越来越起劲儿了。” 陈建飞兴奋地说。

  50多岁的陈建飞与庄稼打了30多年交道,家里种的20亩地与省农林科学院的示范田相邻,自从基地落户到了村里,善于学习的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照顾完自家的田地,再到示范田看看,有啥新技术也应用到自家地里。

  “我家地里全部用上了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系统,不管小麦季还是玉米季,浇水施肥都不费力,用手机简单操作就能控制喷灌设施。”陈建飞说着笑了起来。

  听了陈建飞的话,张经廷也露出了笑容,他接着说:“以前村民流行一句话叫‘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通过我们十几年的技术推广,让老百姓看到了农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效益,现在村民常说,‘庄稼活需要学,专家咋着咱咋着’。”

  宁晋县北楼下绿色高产示范基地针对区域特点创制一系列适应当地的技术措施,仅农田节水一方面,就示范展示了浅埋滴灌、伸缩式喷灌、桁架式喷灌、固定式喷灌、卷盘式淋灌等多种节水灌溉模式,根据小麦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特点,对各种节水灌溉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提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着慢慢的变多农民的习惯,也让大家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张经廷和记者说,近年来,基地打出“培沃良田、选用良种、配套良法、融合良机、建立良制”的“五良”组合拳,实现了高效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引领区域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破解了资源刚性约束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难题。2023年该基地被评为“京津冀农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核心示范基地”,2024年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基地。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刚刚收获完玉米的农田里,机械的轰鸣声又再次响起。抢抓秋播秋种的关键时期,北楼下村的绿色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内,记者看到,安装北斗导航的传统农机摇身一变成了无人驾驶的智慧农机,正在进行旋耕整地和小麦播种作业。而在一旁的智能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则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对麦田进行精准浇灌。

  “通过气象站和墒情仪,能够精确地掌握土壤的墒情和肥力情况,还有小气候,这样对农业的投入能做到更精准、更精量,还能够通过摄像头监控,远程做这些事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张经廷介绍,打造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基地建设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

  据介绍,在基地300亩核心区小麦玉米生产中,随着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及智能农机具的发展,耕地、播种、收获等环节可基本实现智能化,通过多光谱遥感及204座物联网监测点,实现对卫星遥感、无人机、气象站和高位视频监控等天地空一体化的数字化监控体系整合,对全县主要农作物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和灾情的实时监测和气象预测预警;整合智能农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智能设备,通过手机APP可以远程控制,基本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无人化操控管理。

  “通过智能农场实施,实现了节本增效,初步计算实现节水30%,提升效率40%,每亩增收100元以上。”宁晋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站站长马立强说。

  粮食要高产、农业要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宁晋,“吨半粮”的增产新技术从“核心区”走向“辐射区”。“夏收听风吹麦浪,秋收看遍地金黄,科技赋能让农田全年都有好‘丰’景。”望着肥沃的农田,张经廷说。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极目新闻记者 沈外12月20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家中一位老人因感冒发烧在陕西咸阳武功县一家医院住院,去世四五个小时后才被发现,家属称医院存在过错。21日,涉事医院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确有此事,正在协商处理。

  多地官宣将取消公摊 得房率或达到100% 专家称取消公摊是明年重要工作

  来源:【闪电新闻】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工作电脑私藏64G不雅视频被开除!员工:存了,但没看!赔我41万,还要一路告!

  一员工在工作电脑中私存64G的不雅视频和图片结果被公司发现,公司怒将其开除!员工不服:我存了,但没看!公司是违法解除!双方闹至法院,结果会怎么判?一起看案例!事件回顾黄某于2007年7月2日进入上海某公司工作,担任软件测试工程师。

  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第2024140期开奖中,珠海市香洲区前山翠景鞍莲路44030205福彩销售站点售出的1倍胆拖3+9+2自选票喜中1注一等奖,单注奖金993万多元,恰逢12亿元大派奖,还可多拿666万多元派奖奖金,加上1注二等奖、18注三等奖、63注四等奖及65注五等奖,单票总奖金合计达1683万多元。

  四只恶犬围着咬一对母女,还是在公园里,看过监控画面的朋友都会觉得后怕,在四只大型犬面前,她们无助,不敢反抗,只能躲避……母女俩就没有任何挑拨犬的行为,所以狗主人应当承担百分百的责任。

  时间这东西,就像一部不停转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四季轮回,也无情地流逝着人的心情。十年,足以让沧海变桑田,足以让婴儿长成少年,也足以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无尽的等待和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