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贝博app体育官网下载最新下载 发布时间:2025-01-11 08:53:38
国门学校不仅承载着一般国民教育的功能和任务,还具有维护国家边境县教育安全、强化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加强与境外国家文化交流的特殊使命。办好国门学校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应深刻认识办好国门学校的战略意义,明确国门学校建设的重点难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领边境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厘清边境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价值导向,科学布局边境地区中小学校,引导各类教育资源向国门学校倾斜,助推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农村寄宿制学校布局优化研究”(项目编号: GYJ2024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的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建设教育强国既要服务好国家战略,又要满足好民生需求,以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国门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肩负多重使命,关涉人民福祉、边疆治理、对外开放、国家安全与稳定等。推动国门学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边疆民族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具备极其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
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边防巩固、边境安宁。国门学校不仅承载着一般国民教育的功能和任务,还具有维护国家边境县教育安全、强化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加强与境外国家文化交流的特殊使命。办好国门学校是兴边富民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边疆地区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办好国门学校是实现稳边安边兴边的重要内容。教育作为各族群众福祉的重要内容,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改善民生具有非消极作用。2000年以来,我国持续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将包括国门学校在内的边境地区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大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投入力度。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始终关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逐步的提升教育在兴边富民行动中的战略地位,大力推动边境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国门学校作为边境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等得到了有效改善。
办好国门学校是加快边疆地区发展的重要方法。边境地区,尤其是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是我国深化与四周的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沿边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确保边境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历史性摆脱了贫困并迈向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推动边疆地区高水平发展不仅要发展生产力,更要全方面提升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增强文化软实力。教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有助于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为边疆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服务边疆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
办好国门学校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格外的重视教育公平,将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习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办好国门学校是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边民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让各族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动国门学校高水平发展需以精准把握其发展现状为基本前提。“国门”是兼具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的一个概念,古时是国家往来、防御外敌的重要关隘,现代则被赋予更加浓厚的人文交往色彩,成为展现国家总实力、文明风貌和周边交往的窗口。国门学校一般特指在我国边境地区,突出国家认同教育,服务边境民族文化,带动边境教育发展,满足边境地区社会人才发展需要的学校。不同学段对“国门学校”的地理空间分布界定不一样,基础教育阶段通常将边境线公里范围内的学校定义为国门学校,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领域往往将边境州市和边境省份的部分院校认定为国门学校。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国门学校建设发展受到格外的重视。2004年,兴边富民行动纲领性文件《国家民委、财政部关于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意见》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并适当向边境一线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实施国门学校建设工程,“十三五”规划强调优先发展边境地区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在边境县(团场)建设100所“国门学校”,将国门学校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然而,包括国门学校在内的边境地区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民族性特征,总体上仍相对滞后于发达地区,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边境地区是少数民族的重要聚集地,中国陆地边境与15个国家接壤,有136个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其中,民族自治地方有107个,居住着30多个民族,2200多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6%左右。
人口变动对边境县教育发展的影响不可以小看。第七次人口普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边境县人口比2010年“六普”时减少了80余万人,出现人口负增长。2010—2020年,我国有78个边境县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中76个边境县为人口净流出型负增长,[1]流出人口多是青壮年劳动力,致使边境县人口结构失衡。例如,“七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边境县层面,黑龙江省萝北县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户籍人口中0—17岁人口占比8.8%,[2]边境乡村人口密度低、流失速度快、村庄空心化,深刻影响边境地区教育资源配置。
此外,边境地区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和边境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尤为突出,总量不足与优师流失并存,师资整体水平相对偏低,高水平培训机会较少。同时,边境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相对不足,2023年通过认定的5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中没有一个是边境县。总的来看,9个陆上边境省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人口结构失衡加速、县级教育保障能力弱、师资质量偏低、内涵发展动力不足等多方面的挑战,对优化边境县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边境地区国门学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下,边境地区逐渐从国家疆域的“末梢”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作为展示国家教育形象、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国门学校办学水平必然的联系到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国门学校发展嵌入在边境地区基础教育整体发展之中,需要依托边境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助推其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科研能力等全方面提升,以更好地服务边境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有力地支持国家发展的策略、更生动地展示中国形象。
坚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领边境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强化国门学校的战略性。国门学校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法,深刻关系到国家教育安全。因此,在编制边境地区教育发展规划时,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在首位,考虑国门学校的公共服务属性和战略属性,明确国门学校发展定位与目标。以高质量为引领,坚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一体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国门学校发展,推动国门学校办出特色,切实保障每个边境地区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进而以人口高水平发展支撑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引导教育资源有序向边境地区倾斜,增强国门学校的丰富性。丰富性是优质教育的基座。增强国门学校的教育丰富性尤为紧迫,这不仅意味着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建好必要的国门学校,而且要求国门学校在各类教育资源倾斜的支持下逐步的提升育人过程质量。除适应“双新”改革要求健全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外,各地还需在师资配置尤其是优质师资配置上予以倾斜,依托教师交流轮岗、区域教研、集团化办学等,引领带动国门学校教师更新教育方法的理念、拓展教育路径、丰富教育内容。充分的发挥边境地区地方党委、政府的教育领导作用,健全完善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实践基地等的校外教育资源,并引导其向国门学校提供倾斜性支持。
科学统筹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提高国门学校的可及性。可及性,即学生获取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难易程度是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重要表征。可及性重在公共服务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微观适配,尤其要实现具体服务内容与群众实际的需求的有效衔接。首先,边境地区要综合战略位置、服务半径、非流动人口、教育需求等,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科学优化区域中小学校布局,在边境重镇和边境人口聚集区等设置必要的国门学校,而不是为追求规模效应一味地实行“撤点并校”。其次,边境地区应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方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管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国门学校。再次,立足边境地区基础教育整体发展,合理地布局与国门学校相衔接的幼儿园、初中或高中学校,让边境地区孩子更加顺畅地享受各级优质教育。
积极完善边境地区学校发展配套措施,提高国门学校的便捷性。便捷性是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教育,无须再走“翻山涉水上学路”。这就需要边境地区地方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措施,如提供校车服务、开通公交专线等,方便学生上下学;提供寄宿服务,减少家校距离较远的学生的就学时间成本;提供必要的交通补贴,减轻学生就学的经济负担,等等。此外,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对吸引优秀人才的需要,还需要扎实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简化入学材料、优化入学流程,打破数据壁垒,让人民群众更方便快捷地享受教育服务。与此同时,开放合作是国门学校改革发展的优先要素和内生动力。我们还需要聚焦沿边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让不同办学层次的国门学校深度融入边疆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强对外开放教育品牌项目建设,真正在提供便捷的同时,提升我国教育的全球影响力。
[1]段成荣,盛丹阳. 中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变动趋势研究——基于“三普”至“七普”数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