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袖阀管

  • 中国气象局2012年6月份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2年6月份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2年6月份新闻发布会

来源:贝博app体育官网下载最新下载    发布时间:2025-01-09 18:52:45

  • 中国气象局定于5月31日(周四)下午15:00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二楼报告厅举行5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定于5月31日(周四)下午15:00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二楼报告厅举行5月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中国气象局2012年6月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专家,他们是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周兵,中国气象科学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究员王广河。

  借此机会我向在座媒体朋友对我们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也恳请各位媒体朋友协助我们做好气象科学知识普及传播工作,通过你们的平台让更多公众了解气象灾害,接受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尽可能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 5月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及未来10天天气展望,重点介绍全国高考天气及六一儿童节天气;

  下面我们第一步请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先生介绍5月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及未来10天天气展望

  5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但区域差异明显,江南和西北东部偏多、华北黄淮和西南中西部偏少。

  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8℃,较常年同期(15.8℃)偏高1.0℃,较去年同期偏高0.9℃。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华北大部、黄淮北部及内蒙古中部、云南西部和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偏高2~4℃。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四省(区)共27个县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6.1毫米,较常年同期(64.4毫米)略偏多,较2011年同期(59.4毫米)偏多11.3%。降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江南大部、西北中东部及内蒙古中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大部、广西西部、海南等地降水偏多3成至2倍;东北大部、华北大部、黄淮、西南中西部及新疆大部降水偏少3~8成,山东、河北南部、辽宁东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辽宁、山东两省区域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

  5月第4候(气象学上定义连续5天为1候,每月1-5日为第一候)南海夏季风已正式爆发,较常年平均偏早1候。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孟加拉湾和南海上空的西南风慢慢地加强,将充沛的水汽从热带印度洋和南海输送到东亚大陆,这样的话,我国华南、江南和西南地区强降水明显增多。云南传统雨季会随着夏季风爆发而来临。

  5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过程十分频繁,共出现4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总降雨量普遍有100~300毫米,其中湖南和江西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300毫米。粤、桂、琼、闽、浙、赣、湘、黔等省区域平均月降水量为237.8毫米,较常年同期(199.2毫米)偏多19.4%。暴雨频发带来了一些自然灾害,其中5月11日-15日的强降水过程影响区域较广,降水强度较强,湖南、江西、广西、福建、贵州、广东等省(区)洪涝灾害较重。

  主要是伴随强对流天气增长,5月全国平均强对流天气日数为3.0天,比常年同期(3.8天)偏少0.8天,但江南、华南、西南东部、西北东部、华北等地强对流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华南、江南南部及贵州西南部、甘肃甘南等地偏多4~8天,海南大部、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偏多8天以上。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遭受雷雨大风、冰雹袭击,特别是5月8日-15日,湖南省14个市(州)遭受风雹灾害。

  今年发生的时间偏早,5月,西北中东部地区先后出现4次大范围降水过程,累计降水量有25~100毫米,其中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3~5成,尤其甘肃岷县5月6日-15日降水量为常年同期3.8倍。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局部地区因强降水引发了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不同程度损失,其中5月9日-13日,甘肃省定西、天水、酒泉等7市(州)遭受冰雹、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其中岷县等地致灾严重。

  3月以来,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降水量不足50毫米,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5毫米,云南大部、四川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气象干旱持续发展。5月26日-29日,云南、四川旱区降水量有10~25毫米,局部地区超过25毫米,这次降雨对缓和当地旱情较为有利。但是由于西南旱区前期干旱时间长,整体缺水状况仍未得到一定效果改善。目前,云南北部、四川南部还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地区为特旱。

  5月,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2次沙尘天气过程,较2000年-2010年同期(3.2次)偏少,且强度偏弱,2次均为扬沙天气。

  5月10日-11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甘肃西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其中,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5月20日-22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其中,南疆盆地的局部地区有沙尘暴。

  首先,东北大部水热匹配较好,利于春播和作物苗期生长。东北地区大部月平均气温偏高1~2℃、降水较充足,特别是黑龙江西南部和吉林西部旱区12日-14日出现了10~25毫米降水,大部地区前期持续的旱情得到缓解,农田土壤墒情显著改善,春播工作开展顺利,作物幼苗长势良好。

  北方冬麦区大部光热充足,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产量形成。北方冬麦区大部光热充足,无明显干热风天气,大部麦田墒情适宜,对冬小麦抽穗灌浆、增加粒重和春播作物幼苗生长比较有利;但月内降水偏少,西北地区东北部、山西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和河南西北部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冬小麦产量提高和春播作物苗期生长不利。

  江淮、江汉大部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利于冬小麦灌浆乳熟。江淮、江汉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光照正常,农田土壤墒情适宜,对冬小麦产量形成比较有利;但湖北、安徽南部部分地区月内出现短时强降水或阶段性阴雨天气,对油菜和冬小麦成熟收晒、春播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多强降水,影响油菜成熟收晒、早稻分蘖。江南北部、华南西部等地5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成以上,部分地区出现3~7天大到暴雨天气,不利于油菜收晒、早稻晒田控蘖,烤烟、蔬菜和热带水果生长发育也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多雨天气导致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较重;另外,强降水还造成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油菜被淹,稻田被冲毁。

  西南地区东南部阴雨影响夏收进度,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旱情缓和。贵州大部多阴雨寡照天气,夏收进度有所延迟,多雨天气也不利于春播作物幼苗健壮生长。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月内大部时段无有效降水,春播作物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但月末出现较明显降水过程,旱情缓和。西南其余大部农区光温较为适宜,对冬小麦、油菜成熟、收晒和春播作物生长基本有利。

  5月份强对流天气多发,南方暴雨频发,许多地方出现了泥石流灾害,在这里特别向大家报告一下有关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情况。

  2003年开始,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九年来,两部门合作不断深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逐渐完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深化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会商机制,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二是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气象业务标准体系建设,逐步的提升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三是全方面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努力拓宽预报预警信息覆盖范围,通过与广电等部门建立协同高效的联合响应机制,保证预报预警信息渠道畅通、播发及时。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253个市(地、州)和1265个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覆盖了全国80%左右的山地丘陵县。今年,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还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会商,研讨会商汛期气候特点、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预报预警需要注意的几点和服务方向。截至5月29日,中国气象局与国土资源部已联合向公众发布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7期;制作地质灾害决策气象服务材料23期报送政府及有关部门,其中《重大气象信息专报》7期,《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快报》10期,《两办刊物信息》6期。

  为提高中小河流治理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由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延伸,今年汛期气象部门将结合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在全国开展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气象风险预警服务试验业务。该业务根据降雨量的监测和预报结果,结合水文、水利、地质、地理以及经济社会等信息,提前做出灾害有几率发生的气象风险预警,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人提供针对性的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当然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不但做好精细化灾害性天气预报,而且要涉及社会、经济各方面的信息,比如说临界雨量值确定,受影响地区情况综合做出研判,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到了,这期间的天气为:月1日,新疆西部、华北、东北地区西部和南部、江南、华南地区西部和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有小雨,其中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阴雨天气对游玩有一定影响。黄淮、江淮、华南地区东部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请注意一下小朋友出去游玩时的天气预报。

  针对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高考天气,气象部门开展了专题服务,今天开始为教育部准备相关专题的服务。据目前的预告,6月7-8日高考期间,黄淮、江淮、江南东北部、华南地区东部为晴间多云天气,日最高气温可达31-35℃,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以阴雨天气为主,今年高考期间没有大范围的酷热和高温天气。西北地区东部、江南地区中西部、华南地区西部、西南地区东部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或暴雨;新疆北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有阵性降雨,应该说影响不太大。

  中国气象局届时将推出2012高考天气专题,考生和家长可登陆中国气象局网站()和中国天气网()查看专题,获取高考期间各地天气资讯、高考期间需需要注意的几点及怎么样应对天气状况等服务信息,合理调整着装和安排出行。

  未来10天,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地区中西部、华南地区西部和南部阴雨天气较多,累计降雨量有40-80毫米,其中贵州、湖南等地的局部地区有100-180毫米。

  未来10天,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麦区晴热少雨天气较多,风力不大,有利于小麦的成熟和收晒。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多阵性降雨,雨量分布不均,一般有3-15毫米,对麦子收晒影响不大。

  未来10天,华北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多阵性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5-20毫米,局部地区有30-50毫米。这是未来十天,整个我国大致的天气情况。

  6月南方将进入主汛期,各地需切实作好防汛工作的各项准备,注意防御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时,6月份还将迎来端午节假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和夏收工作,出游者、学生和农民朋友需要重视天气变化,提前采取防御措施。

  江南、华南等地须防范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台风等引发的各种灾害。6月是华南前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和台风多发期,加之5月以来南方地区暴雨频发,需加强防范暴雨、洪涝及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这期间,刚才提到高考考生注意高影响天气对赴考和应考的影响。高考考生及考生家长需密切关注最新天气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交通出行方案,谨防暴雨、雷电等突发天气影响考生赴考。如遇高温天气,需考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同时,注意天气变化对假日旅游和出行的影响。端午节假日期间,公众出行须防范大风、高温、降水天气对旅游、交通等带来的不便,特别是南方地区须防范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防范高温天气对公众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的影响。6月,各地的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性逐渐增大,将会影响公众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此外,高温天气时,因用电量过高,电力设备负载大易引发火灾。公众需重视高温预警,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防范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南方要做好排涝降渍和稻田中后期管理。南方降水偏多地区要及时排涝降渍,促进作物正常生长。早稻产区要加强中后期管理,在抽穗扬花期应保持田间浅水层,并根据长势适时施肥,以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重,同时也加强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控。

  西南旱区要积极蓄水保水。云南北部、四川南部旱区要抓住降水天气过程,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并加强烤烟、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田间管理。

  6月份,全国各地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北方冬麦区进入成熟收获的关键阶段,全国各种春播作物将进入旺盛生长阶段。

  北方冬麦区适时夏收夏种。北方冬麦区要加强麦田后期管理,做好一喷三防工作,缺墒地区要及时灌溉,促进小麦充分灌浆,提高粒重;同时,各地要做好收割机具调度工作,及时抢收、晾晒,并适时播种夏玉米。

  东北春播区要加强田间管理。东北春播区应加强水肥管理,旱地作物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作物稳健生长;水稻产区要采取以水调温等方式防御阶段性低温,并适量施肥,促进水稻生长。

  最后我借此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全国人影工作情况及第三次全国人影工作会议情况介绍。

  2012年5月22-23日,第三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格外的重视气象事业发展,关心和支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总理、副总理等同志多次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02年以来,特别是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建设、精心组织,军队加大支持、密切配合,广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坚守岗位、勤奋工作,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与时俱进地统筹谋划、部署安排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是继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后的又一次盛会,对于逐步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提供坚实保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有效组织和积极推动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军队通力协作和不畏艰险下,在广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攻坚克难和奋勇拼搏下,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体制机制法制建设逐渐完备,作业规模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总实力显著提升。

  目前,全国30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等行业的2235个县(市、区、团、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现有高炮6902门,火箭发射架7034台,使用飞机50余架,从业人员4.77万人,人工增雨作业区面积500余万平方公里,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50余万平方公里。2002年以来,各地共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55.88万次,发射火箭弹90.51万枚、炮弹885.3万发,飞机作业7303架次,累计飞行18592小时,增加降水4897亿吨。与2002年比较,2011年全国人工增雨作业区面积增加了60%,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增加了25%,飞机作业架次增加了109%,火箭、高炮作业次数增加了101%。人工影响天气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和显著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人工增雨扑火降火险及时有力。在2004年10月黑龙江黑河、2006年4月云南丽江、2006年5月黑龙江和内蒙古、2009年4月黑龙江沾河等地森林大火扑救过程中,林业、农业、军队、气象等多部门密切协作,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及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为有效灭火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林区和牧区组织并且开展全年增雨(雪)作业,大大降低了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和火灾发生几率。我记得一位省长这样描述,实际上关键时候人工增雨作业就是及时雨、救命雨,而且发挥了一朝致胜的关键作用。

  人工增雨蓄水保生态作用突出。在生态重点保护区以及天山、三江源、祁连山等主要河流、湖泊源头,各地连年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有效增加了生态用水和湖泊蓄水。仅青海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实施5年就增加降水258亿立方米,一些草山草滩得到较好恢复,黄河源头千湖景观再度显现,蓄水效果很明显。甘肃石羊河流域人工增雨(雪)作业为流域生态治理增加降水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工增雨抗旱保丰收贡献突出。各地围绕粮食稳定增产需要,在关键农时、干旱农区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有效增补农业亟需水源、减轻农业旱灾损失,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抗御2006年川渝大旱、2009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干旱、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2011年长江中下游春夏连旱中,河北、河南、四川、重庆、江西、广西、湖北、安徽等地及时开展应急抗旱跨区域联合增雨作业,效果明显。仅2009年春季北方冬麦区11个省(区、市)人工增雨作业就增加降水93亿吨,为缓解旱情作出了显著贡献。今年3、4月间,军队主动派出作业队帮助云南开展人工增雨抗旱工作,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好评。

  人工防雹抗灾减损效益显著。根据农作物及瓜果、棉花、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情况,各地适时调整人工防雹作业布局,农业、气象、烟草、保险等部门共建人工防雹基地,有效扩大防护面积。气象部门加强冰雹监测预报预警,立足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及时组织防雹作业,作业区内防雹减损效益明显。10年间,全国共减少雹灾损失660亿元,年均减损效益较上个10年增加50%。仅2011年,云南、陕西和新疆防雹减损直接经济效益就分别达16.8、15.8和10.1亿元。

  人工消(减)雨保障重大活动的影响大。典型就是保证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庆典活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活动、广州亚运会、山东全运会、西安世园会等重大活动顺顺利利地进行,军地携手成功组织并且开展了人工消(减)雨作业,效果非常明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活动,成功的人工消(减)雨作业保证活动免受不利天气影响,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此外,各地还针对城市运行、环境治理、突发事件应对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江苏、浙江等地通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夏季城市高温,增加太湖流域降水,抑制蓝藻蔓延。四川、重庆、福建等地通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空气质量、应对突发污染事件。北京、天津等地开展了人工消雾作业试验。这些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诸多方面,影响广泛深远。

  作业手段和作业能力显著地增强。新研制的车载火箭发射架数量较10年前增加2.64倍,大范围的使用在各地作业,实现了在指定区域迅速集结作业,有效提升了规模化作业效果以及作业的机动性和时效性。各地推进炮站装备存放、弹药保管、作业指挥、生活保障设施建设,共建成4764个标准化炮站,占炮站总数的35%。内蒙古、吉林等地自筹资金购置改装6架人工增雨作业专用飞机,飞机性能明显提高,作业范围大大扩展。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联合作业机制,在京津冀、豫鲁皖苏等地多次成功组织跨省联合飞机增雨作业。成功开展无人机作业试验,开辟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新途径。

  作业流程和作业指挥明显改进。升级改造30个省级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建成229个市级决策指挥系统,实时监测预报、信息加工传输、作业决策、效果评估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国利用雷达指挥作业的覆盖率接近90%,较10年前提高1倍,大幅度的提升了作业的科学性。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空域调度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国家空管委将作业空域申请纳入全国对空射击空域管理系统,北京、陕西、河北等地建成地面作业空域申报自动化系统,北京、天津、陕西等地实现了从指挥中心到炮站的可视化指挥,作业安全管理上的水准和作业指挥效率明显提高。加强规章制度建设,飞机、高炮、新型火箭、地面燃烧炉等各种作业手段的作业流程、技术规范和方案设计更加完善。

  作业条件预判能力和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当然这里面是多部门联动的结果,各省(区、市)全部建成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预报系统,发布作业指导产品,作业指导能力和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科技支撑和装备保障水平显著提升。10年来,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财政部以及地方科技部门全力支持下, 各地共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68项。人工增雨和防雹概念模型、云模式、探测和作业技术、关键装备研发等科研成果投入业务应用。冷云催化剂催化效率提高10倍以上,国产暖云催化剂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火箭作业实现了计算机远程控制。新型37毫米增雨防雹炮弹安全可靠性提高到99.7%。新研发的57毫米增雨防雹炮弹射程高度达8000米,安全可靠性达99.99%。机载云粒子探测仪器、双偏振雷达、多通道微波辐射计等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有望实现国产化。

  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形成了运行顺畅的组织协调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气象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财政部积极安排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资金。民政、水利、气象等部门依据防灾减灾需求协商制定作业计划。总参、总装、公安部、国防科工局在弹药储运、装备研发和项目建设方面给予重点保障,空军、民航部门对作业飞机、机场、空域保障等给予全力支持。27个省(区、市)、266个市(地)、1502个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领导机构,28个省(区、市)、216个市(地)、1172个县人民政府设立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22个省(区、市)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

  政策法规标准加强完善。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抗旱条例和国办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18个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出台了8部标准和业务规范。各级政府落实2357名人工影响天气人员编制。山东、湖北、重庆、广西、新疆等地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机构和人员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天津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站站长纳入事业单位编制,贵州、陕西等地将基层作业人员纳入预备役人员管理,对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基础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逐年加大,2011年达到12.25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2.68倍。2009年,人工增雨防雹工程纳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并开始实施。中央财政自2009年起设立人工影响天气专项补助资金,并逐年增加,从今年起转列为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各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山西省按照财政收入增幅确定专项资金增长比例,北京市将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按比例逐年递增,辽宁省建立了人工增雨专项经费支出定额体系,福建省明确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费全部列入全省各级财政预算,人工影响天气的财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安全生产管理逐步加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完整作业单位资质审查、装备年检、装备与弹药集中采购等制度,作业规范、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严格执行。加强基层作业人员年度培训和上岗认证管理,10年来累计培训27.54万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综合素养显著地增强,安全事故率一直稳定在0.1‰以下。

  谢谢陈振林先生的介绍,我们衷心希望,即将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朋友,重视天气的变化,根据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准备,从容应考,取得好成绩。下面请记者提问。

  现在天气对夏收有哪些影响,哪些区域是重点防御地区?今后天气对麦收区有什么影响?

  目前正是夏收的关键时期,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目前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收获期,冬麦再获丰收也在预期之内。小麦由西南地区东部,黄淮西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西南地区四省区收获面积达到90%以上。现在在江淮北部,我国冬麦主产区,从5月27到30日,特别到29日期间,这一些地方有一些降水,但是从30日开始,天气转晴,对夏收比较有利。这期间,我们预计未来十天的以晴热天气为主,对收晒比较有利。

  夏收期间若遇到强降雨,会使小麦倒伏,未来十天像这样恶劣的天气基本上没有,还是以晴热天气为主,气象条件比较好,有利于小麦的成熟和收晒。但是华北中部,包括山西北部,天津地区和河北还是有阵雨,但是雨量不是很大,对小麦成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太大。

  第三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有咋样实质性的成果?人影工作对中国防灾减灾有咋样的意义。中国地质灾害有咋样突出的特点?从气象局的角度来说,接下来对于中国地质灾害有没什么具体的措施?

  我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关心、重视人影工作,会议成果和意义非常大。刚才陈振林先生也介绍了,这次会议跟前两次有明显的不同:首次由国务院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为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首次得到人力资源保障部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对从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进集体和单位做了表彰。这是两个首次。

  还有一个就是突破,对比前两次会议来说,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人民政府越来越关心这项工作。具体成果有:

  第一方面,会议总结了近十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展取得的宝贵经验。十年来取得了五个方面的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展道路。确立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根本宗旨;树立了依靠科学技术提升效益的发展历史;明确了依法规范,安全作业的重要准则;健全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管理体系;形成了军地协同的工作机制。

  第二方面,通过这次会议,有大会交流和书面交流,全国各有关部门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或者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这项事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方面,更重要的是进入研究和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祖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点任务、具体工作和具体的举措,为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祖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指明了方向。人工影响天气这项工作,通过这次会议以后,必将步入更好更快的发展轨道。

  短时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影响特别大,我们的祖国防汛工程的建设,今年跟过去相比还是有很大的改进,过去长江、长河虽然一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带来的影响不是那么的严重。但是中小河流域,短时强降水诱发的中小河流域洪涝,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造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需要各方关注。

  地质灾害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大,突发性强,灾害影响范围广。防御的难度也比较大。往往这些灾害是短时强降雨诱发的,具有突发性强。再加上国家社会经济基本的情况,人口密集,在一些脆弱的地方,往往有基础设施存在,包括有人居住,一旦这种事情发生,它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会造成多灾种发生。不仅对人们生命财产损失会带来一个影响,对行业像交通、电力等等供应都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所以突发性强,灾害影响范围广。另外,防御的难度也比较大。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防灾减灾有现实意义。各位明白,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可预见性越来越凸显,在干旱、冰雹、森林火险等方面呈现多发、频发状况。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开展的领域很广,在应对干旱,减少冰雹造成的损失和森林火灾当中作用越来越凸显。有的地方领导说,他在森林防火中是一个杀手锏,也是一个重要手段。目前防御干旱造成影响中,它也是一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经济,又比较适用的手段,所以现在为各地广泛的使用。

  同时,在防雹中应该也是一种科学技术手段,地面火箭、高炮等人影作业,还是发挥很大作用。

  所以,针对山洪地质灾害,国家很看重,前年开始制订重要河流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规划,也开始项目建设。今年我们结合气侯保障工程的实施,强化检测预警服务的能力建设。今后怎么防范强化这方面检测预警预报服务,我再强调几个关键的环节,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我们注意。

  首先,还是监测系统能力加强。我们针对每一个隐患点、脆弱期,灾害易发的地方,加强地面自动气象站,以及局气象雷达建设,消除盲区。因为这种灾害往往局部性强,突发性强,所以只有加强我们局域站网,不留盲区,才能预灾减灾。

  第二,我们对每一个过程提前做出预报,这种预报可能提前几天,甚至十天之内有一个展望,可能在什么时段有一个强的天气过程,越临近的时候越加密监视,从短期预报,甚至提前两小时临近的预报。经过近年来的建设,精细化短时预报开始运行,而且效果不错。精细化到乡镇,精细到灾害易发生的地区,以便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第三,是预警。根据预报信息结合风险分析,及时发出预警,做到预警信息广发布,能够多种手段送达受影响的地区,送达受影响的公众,特别是针对基层防灾减灾的指挥人员,通过种种信息发布的渠道,特别是我们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像基层气象信息员等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员,将预警及时发布过去。岷县这次过程,预警发布方面,基层预警发挥效果很好,避免了很多的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财产损失,预警发布做到不留死角,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另外一个是部门联动,只发预警不代表就能防灾减灾,所以要及时组织撤离,避灾,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救灾抗灾。气象部门跟国土部门、水利部门、民政部门一直在强化联动。针对今年前期的降水过程,一些地方的气象部门和当地水利部门联合发布了城市内涝风险的提醒预报。

  同时,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气象风险的预警服务,以往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今年我们对它会造成的风险以定性、定量形式给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发布信息,这样对防范灾害的影响,指导性和针对性会更强。以后这几个方面会不断强化。

  云南和四川下了一场及时雨,今年西南地区还会不会跟去年一样持续的大旱,目前这场雨对旱情缓解影响如何?

  今年3月份以来,在云南北部、四川南部降水非常少,有的地方不足五毫米,所以前期气象干旱一直持续,也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到,云南、西南这一些地方在气侯背景上,一般是5月份之前,10月份到5月份是旱季。进入5月份,随着雨季的到来,降水会逐渐增多,刚才提到的从南海夏季风爆发,也就是5月15日爆发以来,大量充沛的水汽从印度洋到南海东亚大陆输送,伴随这个现象,西南地区降水量会逐渐增多。所以这次26到29号期间,西南旱区迎来了喜雨,很多地方超过了26毫米。最近这两天降水还在持续,大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雨,预计通过夏季风爆发,今后雨水还会不断增多,旱情会促进得到缓解。从未来10天预报来看,降雨多雨区还是集中在西南东部、华南西部、江南中西部,因为前期降水多,突然饱和,再加上西南旱区由于长期的干旱,地质条件疏松,所以我们提醒注意防范强降雨造成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这是要进一步关注的方面。

  我们知道海南、福建两地已经正式公布了黄岩岛、等地的天气预报,请问一下您的看法?中国气象局对黄岩岛、的气象预报有哪些推进?

  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的增强,气象部门近年来也特别强化了公共气象服务,不管是气象为农服务,包括大城市山洪地质灾害局地性、突发性强的预报服务都得到进一步强化。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海洋气象服务。因为海上活动慢慢的变多,像海上运输、渔业生产,以及海上搜救和救援都需要气象部门依据需求强化服务。所以,海洋气象服务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由来已久,像南海,广东气象部门、海南气象部门一直对南海海洋都提供预报服务,以指导海上的渔业生产、海上的交通运输和别的方面的活动。

  关于高考天气,湖北、广东局部有大暴雨,这样的一种情况会不会高考期间发生,它的下一步发展的新趋势什么样?

  6月7到8号高考期间,我们的祖国没有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过程,也没有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强降温天气基本上也不考虑,总体来讲,我国大部分地区气象条件是比较好的,还是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但是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强降雨和高温天气,目前来说,南方还处于一个多雨段,像江南、华南有的地方7到8号也也许会出现中雨、大雨这样的天气,做好防雨的准备。尤其预报时效比较长,我们及时做好高考的订正预报服务。

  人工影响天气难点一个是天气系统来了,不是每个地方随便在哪个地方作业都能取得好的效果,怎样把最好的时机找出来,作业的时机,作业的部位,使用多大的机械和量,通过高技术的检测,才能把好的潜力区找出来,在潜力区作业才可以收到好的效果,这个难点就是效果检验,需要科学严格的设计。这方面咱们国家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建几个区,包括东北区,我们专门设计了效果检验区,这个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可能会拿出一个好的效果来,我想十二五期间,主要是加强高性能飞机方面,我们的祖国要有好的建设。再一个空地监测系统,还有一个是业务平台方面,还有催化装备方面,在这方面可能要有大的加强建设。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p>